![]() 混凝土構造物之接合方法
专利摘要:
〔課題〕對於利用了剖面形狀為筒狀或U字型的混凝土製品之構造物,廉價且容易地附加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解決手段〕將剖面形狀為筒狀的混凝土構造物也就是箱型暗渠(1),分隔著預定尺寸而鋪設有複數個,在與箱型暗渠(1)的內面分隔的部分設置非極性物質的支撐密封材(22),藉由在該支撐密封材(22)的表面與箱型暗渠(1)的內面之間的空間,注入:延伸能力為100%~250%且密度為0.8~1.0g/cm3的黏接劑(21),來形成接合部(2)。 公开号:TW201321582A 申请号:TW101124272 申请日:2012-07-05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Kazuhisa Shimizu;Kentaro Kano;Hideki Kishi 申请人:Asahi Concrete Works; IPC主号:E02D29-00
专利说明:
混凝土構造物之接合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將剖面形狀為筒狀或U字型的混凝土構造物接合的混凝土構造物的接合方法。 以往將剖面形狀為筒狀或U字型的混凝土構造物鋪設的方法,採用了各種方式。例如,所考慮的方法(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是在混凝土構造物也就是混凝土製品的端部設置的嵌合用凸部的外周,安裝著:作成波形形狀的橡膠等的具有止水性的墊片,將其卡合於既有設置的混凝土製品的凹部,使用伸縮螺絲(turn buckle)等的接近手段使其接近,來將上述橡膠嵌合於上述凹部。另外所考慮的方法,是在混凝土構造物也就是混凝土製品的端部的頂版、側壁、底版的版厚中央附近設置嵌合用的溝部,利用錘子等將兩側作成箭頭形狀的帶狀橡膠構件的其中一方的箭形部分埋入於該溝部,將另一方的箭形部分卡合於鄰接的混凝土製品的嵌合用的溝部,使用伸縮螺絲(turn buckle)等的接近手段使其接近,使該箭形部分嵌入於上述嵌合用的溝部,然後從設置於混凝土製品的泥漿注入用的軟管,將泥漿注入到嵌合用的溝部。在進行落下式施工的情況,以往所採用的方法,是將互相鄰接的混凝土製品間的間隔部,藉由現場打入的混凝土來進行打設的方法。並且當既有設置的混凝土構造物產生偏移或裂痕時。作為用來回復連續性或水密性等的功能的方法,是考慮每預定間隔安裝可撓接頭的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61266號公報 可是在使用上述的伸縮螺絲(turn buckle)等的接近手段使其接近,將在上述混凝土製品的端部設置的嵌合用的凸部安裝的橡膠,嵌合於鄰接的混凝土製品的凹部的方法、或將兩側作成箭頭形狀的帶狀橡膠構件的箭形部分,埋入於在混凝土製品設置的嵌合用的溝部的方法,雖然在混凝土製品鋪設時能確保性能來接合,可是仍存在有鋪設後無法對應的問題。 在上述落下式施工時藉由現場打入的混凝土來進行打設的方法,鄰接的混凝土製品剛性連結,則存在有不能對應之後的不同下沉或地震時的地盤移位的問題。 除此之外,如上述當既有設置的混凝土構造物產生偏移或裂痕時,為了回復連續性或水密性等的功能,每預定間隔安裝可撓接頭的方法,由於可撓接頭非常昂貴,所以存在有修補費用非常高的問題。 本發明著眼於以上要點,其目的是要解決以上所述的課題。 也就是說,本發明的混凝土構造物的接合方法的其中之一,將剖面形狀為筒狀或U字型的混凝土構造物,分隔著預定尺寸而鋪設有複數個,在與混凝土構造物的內面分隔的部分設置非極性物質的支撐材,在該支撐材的表面與混凝土構造物的內面之間的空間,藉由注入:延伸能力為100%~250%且密度為0.8~1.0g/cm3的黏接劑,來形成接合部。 藉由該方法,由於黏接劑的密度較小所以施工時黏接劑不會落下,施工性很優異。而由於延伸能力優異,所以即使當不同下沉或地震時的地盤移位產生時,黏接部位會跟隨而變形,而能確保連續性或水密性。也就是說,在利用剖面形狀為筒狀或U字型的混凝土構造物的下水道等的水路或通路等,能廉價且容易地附加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 藉由這種黏接劑,適合能確保連續性或水密性的黏接劑層的厚度,也就是上述支撐材的表面與混凝土構造物的內面之間的空間的深度,例如為混凝土構造物間的分隔寬度的0.75~1.25倍。 作為適合用來進行上述支撐材的定位的型態,例如在上述支撐材的外側配置外支撐材。 本發明的混凝土構造物的接合方法的另外其中之一,在剖面形狀為筒狀或U字型的既有設置的混凝土構造物,在上述混凝土構造物的內面全周形成凹溝,在該凹溝內的與混凝土構造物的內面分隔的部分設置非極性物質的支撐材,在該支撐材的表面與混凝土構造物的內面之間的空間,藉由注入:延伸能力為100%~250%且密度為0.8~1.0g/cm3的黏接劑,來形成接合部。 藉由這種方法,上述本發明最主要的效果,也就是能獲得;施工時黏接劑不會落下而施工性優異的效果、即使當不同下沉或地震時的地盤移位產生時,黏接部位會跟隨而變形,而能確保連續性或水密性這樣的效果、以及能廉價且容易地將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附加到混凝土構造物這樣的效果。 作為該接合方法的較佳一種實施方式,上述既有設置的混凝土構造物,例如是將剖面形狀為筒狀或U字型的混凝土製品鋪設複數個而形成。 作為該接合方法的較佳一種實施方式,例如在互相鄰接的上述混凝土製品彼此的接合部的內面形成上述凹溝的方式。藉此,藉由將本發明適用於:將混凝土構造物複數鄰接而鋪設的既有設置的構造物的接合部分,則不會阻斷交通路線,在需要的時期能將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附加到既有設置的構造物。 作為該接合方法的較佳一種實施方式,例如在上述混凝土構造物的內面在破損部位形成上述凹溝的方式。藉此,則不會阻斷交通路線而在需要的時期進行破損部位的修復,能將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附加到既有設置的構造物。 藉由本發明,對於剖面形狀為筒狀或U字型的混凝土構造物,廉價且容易地附加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 以下參考第1圖~第6圖來敘述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的混凝土構造物的接合方法,是在將剖面形狀為方筒狀的混凝土構造物,更具體來說為混凝土製品也就是箱型暗渠1複數連接所形成的下水道等的地下構造物,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使用於在既有設置的箱型暗渠1’之間設置新的箱型暗渠1時使用。新的箱型暗渠1,分別與鄰接的既有設置的箱型暗渠1’分隔預定的分隔寬度w來鋪設,經由接合部2而與既有設置的箱型暗渠1’接合。 箱型暗渠1,如第3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具有;一對側版12、與該一對側版12連續的底版11、以及其位置與底版11相對向的頂版13;並且內建有藉由該側版12、底版11、及頂版13所區劃的內部空間1s,為所謂剖面為矩形的方筒型態,並且在長邊方向的兩端具備有接合面1a;藉由將其複數個在接合面1a接合而連結來建構地下構造物。接合面1a,其外周形狀為矩形並且內周形狀也大致為矩形,為四角形的環狀形狀。在本實施方式雖然如圖示針對方筒形狀的混凝土製品也就是箱型暗渠1來說明,而當然本發明也適用於:藉由一對側版與底版構成而將上方開放的剖面觀察為U字型的混凝土製品來構成三面水路。 本發明的混凝土製品的箱型暗渠1的接合方法,是將在相對向的兩端具有接合面1a的箱型暗渠1的接合面1a之間,藉由利用黏接劑21形成的接合部2接合的混凝土製品的接合方法。針對形成該接合部2的方法,連同各部分的構造的說明一起在以下詳細敘述。 上述接合部2,如上述或第4圖及第6圖所示,在互相鄰接的箱型暗渠1之間形成,從箱型暗渠1的外面側朝向內面側,分別配置有:外支撐材23、內支撐材也就是藉由非極性物質所形成的支撐密封材22、黏接劑21。 更詳細敘述,外支撐材23,如第4圖及第6圖所示,配設在:從將互相鄰接的箱型暗渠1的外面彼此連接的平面起,到與箱型暗渠1的內面分隔著預定距離外側的位置為止的區域。該外支撐材23,具備有將支撐密封材22的外側的端緣部定位的功能。在本實施方式,在將該外支撐材23配設於互相鄰接的箱型暗渠1之間後,在其內側配設支撐密封材22。而該外支撐材23不一定需要設置。 支撐密封材22,如上述,或如第4圖及第6圖所示,配置在外支撐材23的內側,是涵蓋全區域具有大致相同厚度尺寸的環狀的構件,藉由非極性物質所形成。在從該支撐密封材22的內面,與將箱型暗渠1的內面彼此連結的平面之間的空間2s,注入用來將該箱型暗渠1彼此接合的黏接劑21。該空間2s的深度d,也就是從上述支撐密封材22的內面起到將箱型暗渠1的內面彼此連結的平面為止的距離,設定為上述分隔寬度w的0.75~1.25倍。 上述黏接劑21,如上述,或第4圖及第6圖所示,被注入到上述支撐密封材22的內側,具有:將隔著該黏接劑21而互相鄰接的箱型暗渠1間接合的功能。也就是說,該黏接劑21,配置在面對於箱型暗渠1的內部空間的位置。該黏接劑21的延伸能力為100%~250%且密度為0.8~1.0g/cm3。 也就是說,當將鄰接的箱型暗渠1接合時,在箱型暗渠1間的空間,如第5圖所示,首先配置外支撐材23,在其內側配置支撐密封材22。並且如第6圖所示,在該支撐密封材22的內側注入黏接劑21,在黏接劑21固化之前進行待機的程序。而當將黏接劑21注入時,雖然省略圖示,是藉由在與箱型暗渠1的內面的上述空間2s鄰接的部位貼上遮蔽膠帶等的方法,來實施遮蔽處理,在黏接劑21固化之後,藉由將遮蔽膠帶去除等的方法解除遮蔽。而且在形成水路之後,當產生不同下沉或地震時的地盤移位時,藉由讓設置有該黏接劑21的階層變形,來保持互相鄰接的箱型暗渠1之間的連續性或水密性。 如上述,藉由本實施方式的接合方法,當產生不同下沉或地震時的地盤的移位,伴隨著讓箱型暗渠1、1’間的相對位置變化時,黏接劑21的黏接部位會跟隨變形來確保連續性或水密性。也就是說,在利用剖面形狀為方筒狀的箱型暗渠1、1’所代表的混凝土製品的下水道等的水路或通路等的構造物,能廉價且容易地附加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 藉由該接合方法,由於不需要調理劑(primer),所以能減少步驟及縮短施工期間。 並且藉由該施工方法,因應需要將構成構造物的箱型暗渠1的一個更換,藉由在該箱型暗渠1的兩側形成接合部2,則在需要的時期能在構造物附加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參考第7圖~第12圖在以下敘述。 本實施方式的混凝土構造物的接合方法,是在將剖面形狀為方筒狀的混凝土構造物也就是箱型暗渠A1複數個連接所形成的下水道等的地下構造物,用來實施於互相鄰接的既有設置的箱型暗渠A1彼此的接合部分。 箱型暗渠A1,具有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箱型暗渠1大致相同的構造。也就是說,如第7圖所示,具有:一對側版A12、與該一對側版A12連續的底版A11、以及其位置與底版A11相對向的頂版A13;並且內建有藉由該側版A12、底版A11、及頂版A13所區劃的內部空間A1s,為所謂剖面矩形的方筒型態。而該箱型暗渠A1,在長邊方向兩端具備有接合面A1s,藉由將其複數個在接合面A1a接合而連結來建構地下構造物。接合面A1a,其外周形狀為矩形並且內周形狀也大致為矩形,而成為四角形的環狀形狀。在本實施方式,在該接合面A1a之中面對於內部空間A1s的部位,涵蓋全周設置有如第10圖及第12圖所示的缺口A1t。在本實施方式雖然如圖示針對方筒形狀的混凝土製品也就是箱型暗渠A1來說明,而當然本發明也適用於:藉由一對側版A12與底版A11構成而將上方開放的剖面觀察為U字型的混凝土製品來構成三面水路。所謂「剖面形狀為方筒狀」,其概念也包含:底版A11的內面突出成剖面觀察為圓弧狀的型態。 本發明的混凝土製品的箱型暗渠A1的接合方法,是將在相對向的兩端具有接合面A1a的箱型暗渠A1的接合面A1a之間,藉由利用黏接劑A21形成的接合部A2接合的混凝土製品的接合方法。針對形成該接合部A2的方法,連同各部分的構造的說明一起在以下詳細敘述。 上述接合部A2,如上述或第12圖所示,在互相鄰接的箱型暗渠A1的缺口A1t之間形成,從箱型暗渠A1的外面側朝向內面側,如第8圖及第12圖所示,分別配置有:支撐材也就是藉由非極性物質所形成的支撐密封材A22、黏接劑A21。上述缺口A1t,是藉由利用混凝土切削器等將既有設置的箱型暗渠A1作成缺口所形成。也就是說,如第10圖所示的鄰接的箱型暗渠A1的互相相對向的缺口A1t的側面間的距離w2,是大於如第9圖所示的既有設置的箱型暗渠A1間的距離w20。 該支撐密封材A22,如第8圖及第12圖所示,是涵蓋全區域具有大致相同厚度尺寸的環狀的構件,是藉由非極性物質所形成。該支撐密封材A22,是配置成:添加於上述缺口A1t的底面的狀態。而在從該支撐密封材A22的內面,與將箱型暗渠A1的內面彼此連結的平面之間的空間A2s,注入用來將該箱型暗渠A1彼此接合的黏接劑A21。這裡從上述支撐密封材A22的內面起到將箱型暗渠A1的內面彼此連結的平面為止的距離,也就是用來配置黏接劑A21的空間A2s的深度d2,是設定為:該空間A2s的寬度也就是上述互相相對向的缺口A1t的側面間的距離w2的0.75~1.25倍。 上述黏接劑A21,具有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構造,配置成大致相同。也就是說,該黏接劑A21,如上述,或第8圖及第12圖所示,被注入到上述支撐密封材A22的內側,具有:將隔著該黏接劑A21而互相鄰接的箱型暗渠A1間接合的功能。換言之,該黏接劑A21,配置在面對於箱型暗渠A1的內部空間的位置。該黏接劑A21的延伸能力為100%~250%且密度為0.8~1.0g/cm3。 也就是說,在本實施方式,當將鄰接的箱型暗渠A1接合時,在互相鄰接的箱型暗渠A1的互相相對向的接合面A1a,分別如第10圖所示形成缺口A1t,如第11圖所示在該缺口A1t的底面添加支撐密封材A22,並且如第12圖所示,在該支撐密封材A22的內側注入黏接劑A21,在黏接劑A21固化之前進行待機的程序。而當將黏接劑A21注入時,進行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遮蔽處理。在本實施方式,在形成水路之後,當產生不同下沉或地震時的地盤移位時,藉由讓設置有該黏接劑A21的階層變形,來保持互相鄰接的箱型暗渠A1之間的連續性或水密性。 如上述,藉由本實施方式的接合方法,當產生不同下沉或地震時的地盤的移位時,黏接劑A21的黏接部位會跟隨變形來確保連續性或水密性。也就是說,在利用剖面形狀為方筒狀或U字型的混凝土製品的下水道等的水路或通路等的構造物,能廉價且容易地附加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 藉由該接合方法,由於不需要調理劑(primer),所以能減少步驟及縮短施工期間。 並且藉由該施工方法,由於將形成接合部A2的作業全部在構成既有設置的構造物的箱型暗渠A1的內部進行,所以不需要特別的精細加工或處理,在利用箱型暗渠A1所形成的既有設置的構造物,則能在需要的時期,不阻斷長期間道路交通,而在構造物附加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參考第13圖~第15圖在以下敘述。 本實施方式的混凝土構造物的接合方法,是在將剖面形狀為矩形也就是方筒狀的混凝土構造物也就是箱型暗渠B1複數個連接所形成的下水道等的地下構造物,在構成該既有設置的地下構造物的箱型暗渠B1,實施於產生如第13圖所示的裂紋等的斷裂之破裂部位B1x。針對該接合方法,連同各部分的構造一起在以下敘述。在本實施方式雖然如圖示針對方筒形狀的混凝土製品也就是箱型暗渠B1來說明,而當然本發明也適用於:藉由一對側版與底版構成而將上方開放的剖面觀察為U字型的混凝土製品來構成三面水路。並且本發明也適用於藉由現場打入混凝土所形成的構造物。 在本實施方式,在上述破裂部位B1x,如第14圖所示,在斷裂部分的內面側設置有缺口B1t,該缺口B1t具有較該破裂部位B1x更大的寬度尺寸w3。在該缺口的內部,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地,如第15圖所示,從箱型暗渠B1的外面側朝向內面側,設置有接合部B2,該接合部B2是分別配設:藉由支撐材也就是非極性物質所形成的支撐密封材B22、及黏接劑B21而成。上述缺口B1t,是藉由利用混凝土切削器等將既有設置的箱型暗渠B1作出缺口所形成。 上述接合部B2,如上述或在第15圖所示,形成於:在箱型暗渠B1的斷裂部分形成的缺口的內部,從箱型暗渠B1的外面側朝向內面側,分別配設:支撐密封材B22、及黏接劑B21而成。上述缺口B1t,是藉由利用混凝土切削器等將既有設置的箱型暗渠B1作出缺口所形成。 上述支撐密封材B22,如第15圖所示,是涵蓋全區域具有大致相同厚度尺寸的構件,是藉由非極性物質所形成。該支撐密封材B22,是配置成:添加於上述缺口B1t的底面的狀態。而在該支撐密封材B22的內面、與箱型暗渠B1的內面之間的空間B2s,如第15圖所示,注入用來將該箱型暗渠B1的破裂部位B1x接合的黏接劑B21。該空間B2s的深度,也就是從上述支撐密封材B22的內面起到箱型暗渠B1的內面為止的距離d3,是設定為:上述缺口B1t的寬度尺寸w3的0.75~1.25倍。 上述黏接劑B21,具有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構造,配置成大致相同。也就是說,該黏接劑B21,如第15圖所示,如上述被注入到上述支撐密封材B22的內側,具有:將箱型暗渠B1的破裂部位B1x接合的功能。換言之,該黏接劑B21,配置在面對於箱型暗渠B1的內部空間B1s的位置。該黏接劑B21的延伸能力為100%~250%且密度為0.8~1.0g/cm3。 也就是說,在本實施方式,當將鄰接的箱型暗渠B1接合時,在形成既有設置的管路的箱型暗渠B1的頂版、側壁及底版其中之一產生斷裂的部位,藉由混凝土切削器等的切斷具,如第14圖所示形成上述缺口B1t,如第15圖所示在該缺口B1t的底面添加支撐密封材B22,並且在該支撐密封材B22的內側注入黏接劑B21,在黏接劑B21固化之前進行待機的程序。而當將黏接劑B21注入時,進行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遮蔽處理。在本實施方式,在形成水路之後,當產生不同下沉或地震時的地盤移位時,藉由讓設置有該黏接劑B21的階層變形,來保持互相鄰接的箱型暗渠B1之間的連續性或水密性。 如上述,藉由本實施方式的接合方法,當產生不同下沉或地震時的地盤的移位時,黏接劑B21的黏接部位會跟隨變形來確保連續性或水密性。也就是說,在利用剖面形狀為矩形或U字型的混凝土製品的下水道等的水路或通路等的構造物,能廉價且容易地附加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 藉由該接合方法,由於不需要調理劑(primer),所以能減少步驟及縮短施工期間。 並且藉由該施工方法,由於將形成接合部B2的作業全部在構成既有設置的構造物的箱型暗渠B1的內部進行,所以不需要特別的精細加工或處理,在利用箱型暗渠B1所形成的既有設置的構造物或藉由現場打入混凝土所形成的既有設置的構造物,則能在需要的時期,不阻斷長期間道路交通來修補構造物的破裂部位B1x,而附加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 本發明並不限於以上所述的實施方式。 例如如第16圖及第17圖所示,也可在箱型暗渠C1與人孔C3的接合部分採用本發明的接合方法。 該方式的接合部C2,在箱型暗渠C1的與下方的人孔C3之間形成的空間,從人孔C3的外面側依序配置支撐密封材C22及黏接劑C21而成。該型態的支撐密封材C22,為剖面觀察為圓形的棒狀的構件,在該空間的深度方向將複數支鄰接而配置。在該型態,在人孔C3的外面,貼上例如橡膠製的薄片狀的覆蓋材C24,將上述支撐密封材C22覆蓋。另一方面,上述黏接劑C21,與上述第一~第三實施方式同樣地,使用延伸能力為100%~250%且密度為0.8~1.0g/cm3的黏接劑。而且在與人孔C3的底部設置的管道內底C31之間設置缺口C3a,在該缺口C3a插入藉由發泡苯乙烯所形成的襯墊C25。並且在該襯墊C25的上方,為了讓其上面與上述管道內底C31的上面成為同一平面而充填有砂漿C26。 在該型態的接合方法,當產生不同下沉或地震時的地盤的移位時,黏接劑C21的黏接部位會跟隨變形來確保連續性或水密性。也就是說,在箱型暗渠C1與人孔C3的接合部分,能廉價且容易地附加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 在該型態形成接合部時,能在人孔C3的內部進行全部的作業,所以能在需要的時期,不阻斷長期間道路交通附加耐震性、連續性或水密性。 除此之外,在藉由將在箱型暗渠等的鋪設之前預先形成的混凝土構造物鋪設複數個,而新形成的構造物施工時,在互相鄰接的混凝土製品之間的接合部位,當然也能採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接合方法。 而且不限於將在鋪設之前預先形成的混凝土構造物連接複數個所形成的構造,在藉由現場打入混凝土的構造物,也適用本發明。也就是說,在現場打入混凝土形成複數的混凝土構造物,並且在互相鄰接的混凝土構造物之間設置有間隙的狀態,藉由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接合方法將混凝土構造物間接合也可以,藉由上述第三實施方式的接合方法,將現場打入混凝土的構造物的破損部位接合也可以。並且在現場打入混凝土形成全體的既有設置的混凝土構造物,採用接合方法,該接合方法是在其內面的全周形成凹溝,在該凹溝的底面側配置支撐密封材,並且在該支撐密封材的與上述凹溝的底面相反側注入黏接劑也可以。而剖面形狀不限於矩形的構造,剖面為圓形或半圓形等其他形狀的構造物也適用本發明。 另外在不超過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可進行各種變形方式。 1、A1、B1、C1‧‧‧箱型暗渠(混凝土製品) 2、A2、B2、C2‧‧‧接合部 21、A21、B21、C21‧‧‧黏接劑 22、A22、B22、C22‧‧‧支撐密封材 第1圖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混凝土構造物的設置型態的顯示圖。 第2圖為顯示利用該實施方式的混凝土構造物所形成的構造物的中央縱剖面圖。 第3圖為顯示該實施方式的混凝土構造物的剖面圖。 第4圖為第2圖的A-A剖面圖。 第5圖為用來說明該實施方式的接合部的設置型態的圖面。 第6圖為第4圖的B-B剖面圖。 第7圖為顯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混凝土構造物的剖面圖。 第8圖為顯示該實施方式的接合部的中央縱剖面圖。 第9圖為用來說明該實施方式的接合部的設置型態的圖面。 第10圖為用來說明該實施方式的接合部的設置型態的圖面。 第11圖為用來說明該實施方式的接合部的設置型態的圖面。 第12圖為第8圖的C-C剖面圖。 第13圖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混凝土構造物的破損部的顯示圖。 第14圖為用來說明該實施方式的接合部的設置型態的圖面。 第15圖為顯示該實施方式的接合部的中央縱剖面圖。 第16圖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的混凝土構造物的設置型態的顯示圖。 第17圖為顯示該實施方式的接合部的剖面圖。 1‧‧‧箱型暗渠(混凝土製品) 1a‧‧‧接合面 1’‧‧‧箱型暗渠(混凝土製品) 21‧‧‧黏接劑 22‧‧‧支撐密封材 23‧‧‧外支撐材
权利要求:
Claims (8) [1] 一種混凝土構造物之接合方法,其特徵為:將剖面形狀為筒狀或U字型的混凝土構造物,分隔著預定尺寸而鋪設有複數個,在與混凝土構造物的內面分隔的部分設置非極性物質的支撐材,藉由對該支撐材的表面與混凝土構造物的內面之間的空間,注入:延伸能力為100%~250%且密度為0.8~1.0g/cm3的黏接劑,來形成接合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混凝土構造物之接合方法,其中上述空間的深度,為混凝土構造物間的分隔寬度的0.75~1.25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混凝土構造物之接合方法,其中在上述支撐材的外側配置外支撐材。 [4] 一種混凝土構造物之接合方法,其特徵為:在剖面形狀為筒狀或U字型的既有設置的混凝土構造物,在上述混凝土構造物的內面全周形成凹溝,在該凹溝內的與混凝土構造物的內面分隔的部分設置非極性物質的支撐材,藉由對該支撐材的表面與混凝土構造物的內面之間的空間,注入:延伸能力為100%~250%且密度為0.8~1.0g/cm3的黏接劑,來形成接合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混凝土構造物之接合方法,其中上述既有設置的混凝土構造物,是將剖面形狀為筒狀或U字型的混凝土製品鋪設複數個而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混凝土構造物之接合方法,其中在互相鄰接的上述混凝土製品彼此的接合部的內面,形成上述凹溝。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混凝土構造物之接合方法,其中在上述混凝土構造物的內面,在破損部位形成上述凹溝。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混凝土構造物之接合方法,其中上述空間的深度,為上述空間的寬度尺寸的0.75~1.25倍。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12171B|2015-12-11|混凝土構造物之接合方法 KR101752396B1|2017-06-30|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신축 이음부 및 균열부의 누수 유도 공법 KR101017117B1|2011-02-25|비개착 지중구조물의 축조를 위한 강관루프구조체의 배수식 방수 방법 및 장치 KR20150007201A|2015-01-20|중앙에 주름부를 갖는 지수판 KR101637507B1|2016-07-07|하천횡단 관로 매설구조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관로 매설방법 KR20160046750A|2016-04-29|구조물 연결부위의 누수차단용 신축이음재 CN205474889U|2016-08-17|一种圆管涵洞的内撑式修复结构 JP2007092305A|2007-04-12|暗渠の耐水圧可撓継手 JP5944970B2|2016-07-05|オープンシールド工法 WO2015160059A1|2015-10-22|주름형 중공 폐합지수판, 이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암거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1311589B1|2013-09-26|현장 설치용 추가관로 형성 및 연결장치 KR101330024B1|2013-11-15|하수암거를 포함한 시설물용 차수형 신축이음장치 KR20160017961A|2016-02-17|전력구 맨홀 KR101384738B1|2014-04-14|프리캐스트 터널구조물의 방수방법 KR101014838B1|2011-02-15|프리캐스트 암거의 결합부 차수 및 지수 차단장치 JP6159295B2|2017-07-05|マンホール補修方法 KR100617958B1|2006-08-29|지하 구조물의 수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수공법 NZ600890B|2014-05-01|Joining method of concrete structure KR200333385Y1|2003-11-15|지하 구조물의 수밀재 TWI586872B|2017-06-11|Leakage Prevention Method of Continuous Wall Reinforcement Cage KR101089664B1|2011-12-06|유도배수관 및 유도배수관을 이용한 조인트 누수 방지 공법 CN106522230B|2020-12-11|一种预埋注浆管组件的安装和注浆施工方法 RU2503774C1|2014-01-10|Узел герметизации стыков ограждающи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искусственных грунтовых островов JP2009057681A|2009-03-19|地中壁の打ち継ぎ部の施工方法、地中壁の打ち継ぎ構造、地中壁 JP2010265683A|2010-11-25|地中構造物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3132594A|2013-06-05| KR101404359B1|2014-06-09| JP5519737B2|2014-06-11| KR20130056159A|2013-05-29| TWI512171B|2015-12-11| NZ600890A|2014-01-31| JP2013130050A|2013-07-04| CN103132594B|2016-01-20|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H0315689Y2|1983-11-25|1991-04-05||| JP2001132075A|1999-11-08|2001-05-15|Sekisui Chem Co Ltd|ボックスカルバートの接着方法| JP3764030B2|2000-06-23|2006-04-05|株式会社スリーボンド|耐震性を有する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の接合方法及び接合構造| KR100400174B1|2000-07-07|2003-10-01|주식회사 제패인터내셔널|구조물의 조인트 시공방법| JP2005510382A|2001-11-28|2005-04-21|ジェイムズハーディーリサーチピーティーワイ.リミテッド|接着縁型建築パネルと製造方法| JP4362495B2|2006-05-23|2009-11-11|旭コンクリート工業株式会社|コンクリート製品の接合方法及びコンクリート製品の施工方法| JP4657990B2|2006-06-23|2011-03-23|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ボックスカルバート接合用接着剤組成物| JP4805325B2|2008-10-29|2011-11-02|旭コンクリート工業株式会社|コンクリート製品の接合方法及び圧入部材| KR100989919B1|2009-04-09|2010-10-26|윤택준|콘크리트 블록간 이음부 보수 공법| TWI403631B|2010-04-20|2013-08-01|Univ Nat Kaohsiung Applied Sci|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Waterproof Shear Force Expansion Joint Structure of Old and New Concrete Building|JP5829702B2|2014-02-14|2015-12-09|旭コンクリート工業株式会社|鞘管構造| JP5944970B2|2014-10-16|2016-07-05|植村 誠|オープンシールド工法| CN107100196A|2017-04-18|2017-08-29|黑龙江省中信路桥材料有限公司|箱涵单舱拼多舱的组合方法| JP6290491B1|2017-04-26|2018-03-07|旭コンクリート工業株式会社|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接合方法| KR102102367B1|2018-03-07|2020-04-21|주식회사 준별에프알피산업|도로 하부에 설치되는 암거 연결방법| CN112726666A|2020-12-30|2021-04-30|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管廊及管廊施工方法|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253756||2011-11-21||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